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类的重构 - OO系列之四

这篇的内容是从书《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来说的,有关的说明可以从它的站点 http://www.refactoring.com/ 上找到一些。
其中文译名叫《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为Martin Fowler所著,总结工程中重构使用的原则与实例。

话说自己最初对重构的直接认识是IDE中Refactoring菜单下的rename功能,用它可以解析一个项目中的所有代码,找到一个名称的全部使用之处,然后进行更名操作。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较安全地去修改变量使用的名称。使代码变得易读明了,也是方便了之后对代码的扩充。

《R》中给重构两个定义:
(noun)a change made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oftware to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and cheaper to modify without changing its observable behavior.
(verb)to restructure software by applying a series of refactorings without changing its observable behavior.
这样来看,重构对于软件的开发,既是一个方法,也是一个过程。

设计并非一尘不变的,过于设计或设计不足都会给项目带来负担,所以幸好可以在功能添加到间隙里去调整代码的设计。
这是一个重新审视代码的过程,去发现并修改其中的“Bad Smells”,使代码的设计更适合人的阅读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debug过程。
同时在重构过程中增加的所需方面的灵活性,以便进一步对新的功能的实现。让重构在工程进行中和功能的代码的编写,成为一个相结合的过程。

关于重构过程本身,它是和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共同使用的。开发是个渐进的过程,重构也分布进行。每一步的修改够可以回退,旧的方法可以用托管到新的实现上。让修改之后的代码也可满足足够的测试代码的检验。

接下来就是《R》中最占篇幅的部分了:各种重构的方法。其中主要涉及各种重构的东西做法和结果。
也就是说在特定场合中有了重构的需要,并有了此时要避开的和希望达成的设计,然后如何一步步去做到。
这是希望对既有代码的改进,来减少代码重复,划分类的职责,提高复用,减少类的耦合,方便功能扩充的灵活性,清晰模块间的接口,增强代码的稳定性。

下面复制来正好是我看到的那个版本的目录,书的内容很详尽。我想再说什么,却发现暂时也找不到什么要展开的内容。总之呢,关注点还是放在类的设计上。而且在这里,重构是一个开发中的过程。书的文字在传递着一个信念:要重构,如果利用重构推进项目的开发,以及在重构中发现如何才是更好的设计。
目录

第1章 重构,第一个案例 1
1.1 起点 1
1.2 重构的第一步 7
1.3 分解并重组statement() 8
1.4 运用多态取代与价格相关的条件逻辑 34
1.5 结语 52
第2章 重构原则 53
2.1 何谓重构 53
2.2 为何重构 55
2.3 何时重构 57
2.4 怎么对经理说 60
2.5 重构的难题 62
2.6 重构与设计 66
2.7 重构与性能 69
2.8 重构起源何处 71
第3章 代码的坏味道 75
3.1 Duplicated Code(重复代码) 76
3.2 Long Method(过长函数) 76
3.3 Large Class(过大的类) 78
3.4 Long Parameter List(过长参数列) 78
3.5 Divergent Change(发散式变化) 79
3.6 Shotgun Surgery(霰弹式修改) 80
3.7 Feature Envy(依恋情结) 80
3.8 Data Clumps(数据泥团) 81
3.9 Primitive Obsession(基本类型偏执) 81
3.10 Switch Statements(switch惊悚现身) 82
3.11 Parallel InheritanceHierarchies(平行继承体系) 83
3.12 Lazy Class(冗赘类) 83
3.13 Speculative Generality(夸夸其谈未来性) 83
3.14 Temporary Field(令人迷惑的暂时字段) 84
3.15 Message Chains(过度耦合的消息链) 84
3.16 Middle Man(中间人) 85
3.17 Inappropriate Intimacy(狎昵关系) 85
3.18 Alternative Classe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异曲同工的类) 85
3.19 Incomplete Library Class(不完美的库类) 86
3.20 Data Class(纯稚的数据类) 86
3.21 Refused Bequest(被拒绝的遗赠) 87
3.22 Comments(过多的注释) 87
第4章 构筑测试体系 89
4.1 自测试代码的价值 89
4.2 JUnit测试框架 91
4.3 添加更多测试 97
第5章 重构列表 103
5.1 重构的记录格式 103
5.2 寻找引用点 105
5.3 这些重构手法有多成熟 106
第6章 重新组织函数 109
6.1 Extract Method(提炼函数) 110
6.2 Inline Method(内联函数) 117
6.3 Inline Temp(内联临时变量) 119
6.4 Replace Temp with Query(以查询取代临时变量) 120
6.5 Introduce Explaining Variable(引入解释性变量) 124
6.6 Split Temporary Variable(分解临时变量) 128
6.7 Remove Assignments to Parameters(移除对参数的赋值) 131
6.8 Replace Method with Method Object(以函数对象取代函数) 135
6.9 Substitute Algorithm(替换算法) 139
第7章 在对象之间搬移特性 141
7.1 Move Method(搬移函数) 142
7.2 Move Field(搬移字段) 146
7.3 Extract Class(提炼类) 149
7.4 Inline Class(将类内联化) 154
7.5 Hide Delegate(隐藏"委托关系") 157
7.6 Remove Middle Man(移除中间人) 160
7.7 Introduce Foreign Method(引入外加函数) 162
7.8 Introduce Local Extension(引入本地扩展) 164
第8章 重新组织数据 169
8.1 Self Encapsulate Field(自封装字段) 171
8.2 Replace Data Value with Object(以对象取代数据值) 175
8.3 Change Value to Reference(将值对象改为引用对象) 179
8.4 Change Reference to Value(将引用对象改为值对象) 183
8.5 Replace Array with Object(以对象取代数组) 186
8.6 Duplicate Observed Data(复制"被监视数据") 189
8.7 Change 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to Bidirectional(将单向关联改为双向关联) 197
8.8 Change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to Unidirectional(将双向关联改为单向关联) 200
8.9 Replace Magic Number with Symbolic Constant(以字面常量取代魔法数) 204
8.10 Encapsulate Field(封装字段) 206
8.11 Encapsulate Collection(封装集合) 208
8.12 Replace Record with Data Class(以数据类取代记录) 217
8.13 Replace Type Code with Class(以类取代类型码) 218
8.14 Replace Type Code with Subclasses(以子类取代类型码) 223
8.15 Replace Type Code with State/Strategy(以State/Strategy取代类型码) 227
8.16 Replace Subclass with Fields(以字段取代子类) 232
第9章 简化条件表达式 237
9.1 Decompose Conditional(分解条件表达式) 238
9.2 Consolidate Conditional Expression(合并条件表达式) 240
9.3 Consolidate Duplicate Conditional Fragments(合并重复的条件片段) 243
9.4 Remove Control Flag(移除控制标记) 245
9.5 Replace Nested Conditional with Guard Clauses(以卫语句取代嵌套条件表达式) 250
9.6 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以多态取代条件表达式) 255
9.7 Introduce Null Object(引入Null对象) 260
9.8 Introduce Assertion(引入断言) 267
第10章 简化函数调用 271
10.1 Rename Method(函数改名) 273
10.2 Add Parameter(添加参数) 275
10.3 Remove Parameter(移除参数) 277
10.4 Separate Query from Modifier(将查询函数和修改函数分离) 279
10.5 Parameterize Method(令函数携带参数) 283
10.6 Replace Parameter with Explicit Methods(以明确函数取代参数) 285
10.7 Preserve Whole Object(保持对象完整) 288
10.8 Replace Parameter with Methods(以函数取代参数) 292
10.9 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引入参数对象) 295
10.10 Remove Setting Method(移除设值函数) 300
10.11 Hide Method(隐藏函数) 303
10.12 Replace Constructor with Factory Method(以工厂函数取代构造函数) 304
10.13 Encapsulate Downcast(封装向下转型) 308
10.14 Replace Error Code with Exception(以异常取代错误码) 310
10.15 Replace Exception with Test(以测试取代异常) 315
第11章 处理概括关系 319
11.1 Pull Up Field(字段上移) 320
11.2 Pull Up Method(函数上移) 322
11.3 Pull Up Constructor Body(构造函数本体上移) 325
11.4 Push Down Method(函数下移) 328
11.5 Push Down Field(字段下移) 329
11.6 Extract Subclass(提炼子类) 330
11.7 Extract Superclass(提炼超类) 336
11.8 Extract Interface(提炼接口) 341
11.9 Collapse Hierarchy(折叠继承体系) 344
11.10 Form Tem Plate Method(塑造模板函数) 345
11.11 Replace Inheritance with Delegation(以委托取代继承) 352
11.12 Replace Delegation with Inheritance(以继承取代委托) 355
第12章 大型重构 359
12.1 Tease Apart Inheritance(梳理并分解继承体系) 362
12.2 Convert Procedural Design to Objects(将过程化设计转化为对象设计) 368
12.3 Separate Domain from Presentation(将领域和表述/显示分离) 370
12.4 Extract Hierarchy(提炼继承体系) 375
第13章 重构,复用与现实 379
13.1 现实的检验 380
13.2 为什么开发者不愿意重构他们的程序 381
13.3 再论现实的检验 394
13.4 重构的资源和参考资料 394
13.5 从重构联想到软件复用和技术传播 395
13.6 小结 397
13.7 参考文献 397
第14章 重构工具 401
14.1 使用工具进行重构 401
14.2 重构工具的技术标准 403
14.3 重构工具的实用标准 405
14.4 小结 407
第15章 总结 409
参考书目 413
要点列表 417
索引 419


我的OO系列篇目之间相隔时间太久了,
似乎缺少《人月神话》里所说的那种知道银弹不存在却依然以激动人心的态度去寻找新方法来对开发的效率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不过文本的出发点还算是一致(这算什么啊)。
《R》中说当初推进重构这个方法时,还涉及实现重构的代价和好处之间的探讨。
不过到现在来说,在功能扩充的立场上,重构的重要性已经是不需要怀疑的事情了吧。
而那个一长串重构方法列表,是属于总结。而它也是在存在,有时在给人豁然开朗的启示。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de_refactoring
http://sourcemaking.co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