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日记[101010]

出游·远足


这个周日的时候,班里进行了一趟秋游。一早的时候的,吃完早点,在校门口乘上了公交车,向着目的地的方向驶去。
首先的行程是登山。登山就和爬楼梯一样,在日常看来是件很普普通通的事情。不过想起来自己也曾把登山视作过一种有特别意味的象征,将日常生活的感受与之类比,并寄希望于在其中能让感受变得明了和清晰。
出于节约开支的打算,行程是从山后上山的,下山也是从山后下的。水泥的山路与台阶起伏在山间,从一个山头延伸向另一个山头,连接其若干标志性的建筑。途中也走到了较粗燥的石块路上,上山显得陡峭,下山则显得地滑。不过在同行的协助之下,并无太大危险。
带着略有饥饿的身子,接下在的行程是在山下的另一头吃烧烤。几人围着在一个石桌上,隔着锡纸,用火红的木炭加热着食物。清澈粘稠的食用油涂在暗红色的冷肉上,伴着沾着的孜然发出的香味,在食物的上下翻弄之中,发出滋滋的声响。
手边一瓶度数不高的啤酒,倾斜向面前的塑料杯,看着又一次被灌注的液体和升腾起的泡沫。就这烧烤着,吃着,喝着啤酒,吹着山底的凉风,感受着一阵阵升腾起的烟雾和热度。渐渐地,自己手边的这个啤酒瓶里已由满,变得半空,变得空荡荡的。离开了面前食物的废墟,然后再在一旁吹了会儿风,便踏上和来的方式一个样的,回程的道路。

这就算一篇简单的日记吧。记录了一次出游,虽然只是如流水一样的简单记录了一下行程,其中并无蕴含着特别的想法。
说到想法,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喜欢在留下过多的想法了,就的凭借自己胡乱的思考仅仅是在积累着往日的浅薄。于是,变得倾向于在文字之中仅留下最简单的记录,记录着自己的视角上看到的或许真实的一切,记录着曾经的经历,以及一些不必对其有任何怀疑的存在。
这便是成长吧,否定着过去的自己,又希望过去有某种永恒可以永远的传递下去。

下面来写个小故事,是在出游归来后的时候想到的:
故事发生在战场之上,两个邻国因为争执正发生着激烈的战争。有一行人,大约也就十来人。出于RP问题,被困在了一个被包围的山林里。突围就有被歼灭的危险,什么都不做就是在这深山之中等死,所以绝望在他们的心中日渐萌芽生长。
行军的生活资源已近面临缺乏,而周围的局势未见任何好转的倾向,他们决定,必须开始最后的尝试了。故事的主角便是在他们大家的推选之下,担当这次突围行动的指挥。大家推选他是因为我们的主角有勇气能够担当其这份责任。
他们推选指挥的目的在于,如果鲁莽的行动或者零散的行动,大家都会损失惨重,甚至无一幸存。我们的主角也相信,在自己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大家都能够为大家实现一份守护。
故事便在这种团结之中开始了,后来在混乱之中结束了。大家的行动还是变得单独起来,利用着他们,增加着自己活下去的可能。不过这不算一个坏的结局,虽然大多数人不幸死去,还是有一两个人幸运的战士活力下来。
我们故事的主角并没有那么幸运,在进行着一个大家讨论出的危险但或许可行行动的时候,发觉队友并没有更上,然后独自受敌而遇难了。
临死的时候,他仿佛听到了队友的嘲笑——
在绝望的时候,在面临着生存与否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挂念别人是否活下了。在惊慌了内心里,只会去在意自己的存在,在意只要有幸运者的存在,便去抢夺这种可能。

好了故事说完了,虽然这是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讲述的一个故事,但是在保持着一个旁观者视角的时候,也是自身的视角混杂在这个故事之中了。故事讲完了,也仅仅是讲述完了而已。当自己再想进一步地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评价,并得到一个完整而一致的判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知再如何说下去了。觉得再说下去,就是让自己变得单纯,变得天真,变得⑨一样。而以为只有矛盾,只有混沌,只有犹豫,才能把自己眼前的世界还原为一个他应该成为的方式。
作为一篇日记,我是认为这里的文字应该一次写完的。不过出于内容的篇幅的考虑,一次来写显得有些量大。其实分次来写也未尝不可,不利的地方是会多花些日子,有利的地方时可以把这篇日记写完。而且在如何在这里的文字继续往下写这个问题上,需要的是判断,而不是犹豫。

于是,现在在过了久久的时间之后,再把原先想到的一些内容,继续往下写。有些想法,它的存在是因为在曾经的时刻存在过,在日后并不会去怀疑其存在,而是其中是曾希望发现的东西在过后变成想遗忘的东西,去抛弃其中的缺憾。那么,过去的时刻,给将来的时刻留下的,会是如何的经历呢?下面将把若干内容,以简略的方式来说一说。
先说学校的新图书馆,是这学期新开放的。当我初次进入了它的大门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找守则规范一类的东西——也就是使用说明一样的东西,因为新馆的借书方式和之前的其他各馆略有不同。结果是没有找到,于是内心感到了微微的茫然。
守则一类的东西是个有趣的东西,在大一入学的时候学校还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专门开课指导我们图书馆的使用。这种课的作用也仅仅是了解了图书馆的使用规则,而具体的借书操作仍是要去图书馆实际操作时候,才会对整个流程有所熟悉。往往在经历一些不适时候,就会对书的查找借阅感到得心应手。
守则就是这样一种约束人的东西。但是同时,守则也是对借阅者的守护,因为守则的存在可以让借阅者有了可依照的流程。借阅者行动的重点是去找到需要的书籍,而整个流程的方式有了一个可依靠的方式,反而是以约束来减少了整个借阅行为中的负担的事情。而现在的情况的是,面对了一个新的图书馆,原本的守则之类的东西已经不再完全使用,原本的守则赋予的守护已经变成了陈破的存在,借阅行为已经是一件需要重新去面对的事情。
以上来看,自己是将周围环境简单的变化给复杂化了。因为改变的事情无事不可不在发生,不论是自身的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对待外界的态度。
一次自己在图书馆里坐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每当听着门口的报警装备想起来的时候,内心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去笑话新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可笑的失误。然后,又在这独自地压抑在内心的嘲笑中,去笑自己的胆怯——觉得已经应该变得成熟,不会去犯幼稚的错误,却没做出任何有价值,或许并不完满的尝试。

出游前一天的一堂课上,老师忽然放下课本,想聊天一样地随意的说了起来,是说那天的课堂有点显得沉闷。当时自己听了有些在意,因为自己也是对此有所想法,所以想听听老师对此是如何的看法。不过另一个更让自己在意的原因是,在一个让人失落的课堂上,老师是需要去设法的回避自己的想法的。
课堂在一个稳固的模式中进行着——投影打出的幻灯一页一页切换着,一个平稳的不带感情的声音重复着上面的文字,就这样仿佛了一年又一年;课本被随意翻弄着,偶尔有起落的笔记。下课铃快想了,老师和学生合上书离开教室;一学期过去了,老师和学生变得像陌生一样。一切显得平静,一切显得波澜不惊。
当然,这是一种悲观的想法,一种悲观地去不发现其中任何的改变的可能。去明白别人耀眼的成绩不属于自己,是自己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得到的东西。去认识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极为有限的教育资源,去知道适应远比改变要简单的多。去放低自己的满足的限度,去明白大学是用来虚度时光的,只要有一个毕业有一份工作,然后能够活下去就行了。去觉得别人的生活看起来值得羡慕,却不一定有自己生活的方式那样惬意地幸福。
以前的带我们的班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然也不排除随着时间的而自己对其片面地加深了曲解:“我们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卑感,这样一来可以便于管理,一来学生容易随意找份工作。”这句话有可以赞同的地方,因为人要学会谦逊,因为我是这个学校的一员,但是同时也后值得不满的地方,因为这是出于一个管理者的立场而不是我所处在的一个学生的视角。后来这位老师升职了,这一定意义上证实了他的信条存在的价值。并且个人的不满不会对别人有任何的好处,而对自己也不会发掘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直白,也是一种去轻烟弥散于空气不可探寻的痕迹。

学习是人处于世界的一种权利,就像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样。每个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通过他所学到的知识去创造价值获得收益的权利,并可以理想地去认为一个成绩的取得是限于他的能力和愿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直接积累的过程,是为了让一个人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在学习中一个人获得了他面对问题可以凭借的素材,获得了面对问题的自信。这种自信是他的经验和已获得的成绩,而也是这种自己让他可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去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
当然以上的想法又将事情变得有些理想化,因为当生存都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学的存在悲观地意义上讲就是一个逃避就业的工具,去吸取着父母辛劳的工资,去虚度四年的时光。
这里又将话题转向了悲观的方式,这是因为现实就是一个悲观的存在吗?人总被接受教育去面对眼前的路,哪怕是让人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或者变成一个只要能能够得过且过生存下去的人。可以不论是悲观,还是空想,都同样是一种人对自己的保护机制吧。
用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去否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然后借此去放弃能够获得的东西,然后小心的自己的已有的东西在消失。就是这样的一种半借口半现实地将一切怪罪在自身和环境上面。
学习是一个判断力被积累的过程,学习不是让老师成为了一种用来依靠的东西。让别人的讲述和判断去代替自己的判断,而让自己觉得自己的任何想法都是无知和缺乏自信的。而当别人只是无表情的灌输着文字,在自己复述不能时候,感到深深地无望。学习的是出于知识自身,而非依附于人的存在。
学习学到的东西有很多:一可称为事实,它是对知识判断和运用的基础;一可称为推断,它是事实间的关联,由已知向未知的推进;一可成为经验,它是曾经对事实和推断的应用,让新场合下的应用可以达到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因为需要存在而存在的东西,而不是悲观视为单纯人生的磨练。
由次也可以推论出一些关于练习和考试的的想法。考试是一个向自己向别人证实自己的方式。考试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检验,以让学习的过程可以获得期望的结果。考试为学习建立的一个目标,而明确的方向可以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果断而作出坚定的付出。考试是为学习阶段的肯定,是对学习的付出的一种回应,这也可以让可有面对实际的问题的时候,可以果断地去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样的,练习也可视为是种短期的考试,它作用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值得区别的是,练习也可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用以模拟将会遇到的问题来提升思维的活跃度,来作为一个思维积累与之后可以利用的过程,是一个对学习的补充与调剂。总之,练习与考试都是以它们不同的方式,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拥有着积极作用的事物。此外,在练习与考试的竞争与协作中,也有利于整体(包括个人,以及自己)的水平的提高。
写着写着,自己的设想是尽可能直白的文字去展示能够被认同的要素。虽然在一些视角上一些显得片面,显得固执的想法,但是能够自圆其说是已经能够作为这些文字存在的的一个限度了。

不过继续往下写,也有让人犹豫的地方,至少如果单纯的以文字堆砌的方式让内容继续下去的话,就不会去思考一个尺度让内容指引向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例如正确的方向,当然过于追求的字面上的正确似乎并不存在,那么就是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本篇当初自己定其为日记,字面意思,就是记录一下当天的事情和想法。本篇的开始也是,又那天的登山远足开始,不过因为想写的内容有些多,如果一天来写完的话,内容有些多,写起来也会吃力一些。
可以分开写,是因为对要写的内容有完整的打算。虽然是若干显得散乱的话题,可以只要一件件按照次序记录下来,便也可算作是一片日记的内容吧。不过,对记录事情而言是可以,对记录想法却有了难度。自己可以去回忆曾经历过的事情,却不可以再回到那时的感受上。从现在的角度看,就是那个登山之后的那份心情,那份在山间的空气过滤之后周围一些仿佛变得简单的心情。有时不知以那份信心和清晰的感觉去经历事情是对是错,因为它们只是那么短暂的一刻,然后就又回到的一片以河为围栏的校园中,去怀疑自己以及身边一切可以怀疑的事情。
让文字就这么写下来,随意地在键盘上敲打着,不去思考自己预计要写的内容,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在记录着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去思考自己或别人在之后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会如何看待这些东西。文字的内容就这么被敲击下来,以其中看似可以连贯的逻辑,以其中看似可以说得通的解释,以其中字数堆积让那个txt文件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以越来越多的文字去这篇里原先打算写下的所谓收尾的文字。以至于难以辨别,这是让本日记的内容得以继续,还是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去覆盖掉曾经留下的可笑的想法与经历。

月初的时候,说到大一的弟弟的专业并不理想时候,家里的长辈是鼓励他好好学习,去达成转专业的条件。这可以算是他目前学习的努力的意义和一个方向把。这其中和我自己类似的地方是,我也曾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够称心,而学校在转专业上仅是非常有限的选择。再者现在已是大三,已经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也就是说我是不会考虑到他所面对的一个机遇和选择。有一次和班里的老师说到班里的一个同学,他是到了一个有些类似的专业去了,老师当时就表现出很有抵制的样子,大意是选择什么的是一件会让人份心的事情,认为这对于我或许并非是一个好的东西。于是对于专业的被认识就往两个方面展开了。一是说人要学会适应,人要学会生存,能把大学结束然后有个工作,就以前完满了,其他个人的想法就是多余的了。另一种说法是,环境工程其实可以一个不错的专业,在这一行里以后还是有很有前途的地方的,从事一个专业要学会喜欢这个行业。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好否定的地方,认为它们是在曲解或修饰什么。就像去简单地认为自己如果去进去了另一个专业,是否就能处理的比现在这个专业好一样这个问题。
以自己经历的失败,去幻想未经历的事情中的成功,是一种对当前现实的逃避。因为一个人能够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而他永远会有未经历的事情,那么以此为借口就可能落得一个一事无成的下场。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在当前经历的失败中,去幻想可能出现的最好的未来,也未必就是一件合理的想法。这就让一切变成了一场关于付出的赌博,认为只要付出,越陷入其中的付出,就会有像彩票一样奇迹发生。
这里把选择划分为了两种,虽然自己也没有写明白这两种分别是什么东西。只是重点落在二这个数字上,然后各自想法中可以否定的东西拿出来否定一下。同样的,下面的内容中,也可以这两种想法中挑选一些可以用来肯定一下的内容。
首先是关于对自己的了解,关于自己的长处。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是多余的东西,是在解决问题中值得凭借的东西。学习什么的,不是以别人的方式去应对,然后重复着别人会遇到的困难,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不足。那样只会让一个还不错的结果,变成很难不错的结果。
其次是关于选择,对于作出的选择就需要有承担这份选择的责任。而且即使是放弃选择,也并不是意味着就可以放弃其中的责任。
而且,学习不好大学学环工,大学学习不好以后一辈子干环工。这句话虽然写出来有些过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的现实,来所谓对自己的激励也未尝不错。况且自己也并不是讨厌这个专业,只是不擅长,外加一份放弃选择地心态去面对它而已。
由已经经历的挫折去不顾一切地怀疑未来的经历,把未来的经历中的不完满视为一个永远的诅咒,觉得不幸什么的就是注定的,所以认为应为安份与现状,把已经接纳下的事情作为是心目中的最好的选择。这种方式的保护,去以放弃的方式来避免遇到的困难。去认为风险与成功都只是属于别人的东西。这段的想法,也很难说就是正确的,去吧一切的非现实去归纳为不现实,并由此保留仅存的现实。
那么对于人生的选择,是消极或积极,是逃避或责任,这都只是字面的上差异而已。探究其中的相似点,都是在向某个方向度过时日而已。正确与否也不是并借现在面对屏幕的空想就可以得出一个用来安慰自己的结论的。因为在自己小小的空间里,也往往会把想法引向一个片面错误的方向。然后放弃那些显得多余的意义。
那么,这最后的几段文字可以概括为什么呢,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给自己鼓劲?
结论是——
把握机遇不等于逃避现实。

至于,这个登山远足后的结论有什么作用,我不知道。
日记就这样,错别字什么就暂不再改了。
况其自己有事情正反着说都说成合理的的习惯,以上内容不必当真。
至于看见废话或是逻辑混乱的地方,知道算我的日记习惯就可以了。
Fri Oct 2010

====
日记这东西是用来记忆,还是用来遗忘的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