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听报告,说去地震灾区做心理辅导实践的学生,遇到一个案例:辛勤经营,一步一步积累的财富,并打算有继续的发展,但都化作废墟,从此对奋斗的意义产生动摇。
报告者说,正好这个知识没学过,所以立刻打电话回校向老师请教,然后说她知道,这叫人生观重建的问题。
当时心中略有失望,感觉人被视为了知识的从属者。面对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确被放在此该问题更重要的位置,把问题的解决方法变成了对知识的依赖。拿来,使用,然后结束,同时的到某种证明。
人的创造活动产生了知识,人是知识的载体。当人成为知识的从属者时,则产生了对知识传授者的依赖。
此时,知识的传授变成了简单的灌输,传授的内容是问题到回答的映射。并把这种映射视为知识的内容,同时知识的目的则是最为单一的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地以传授者和考核者的角度对各个相应问题的应对,并得到名称上的认可。对人的从属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加强。
人非知识的从属,传授的方式可以是对知识的引导,传授的内容可以是知识中的准则。传授者的并非知识本身,而只是展现认识的一个角度,或者经验的一个足迹。所以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内容。
但是尽以拿来的态度来做从属于知识的人,可以把尽可能多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在基本的层面上仍是满足于对价值创造劳动的需要。这时生存需要的意义大于了热情或更高层面的需求。对知识的从属,产生于:生存的目的被视为最大的意义,知识是条件获取的证明,而不会更多考虑人价值的证明。
不是说人就成为了知识的主人,平等的心态,或许是一种最优的心态。同时,某种地区所共有的态度,也适应了地区的生存条件的发展状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